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如果您即將受邀演講、簡報、或是教授一堂課,請問您如何早一步認識你的聽眾?

       「管他是誰,我準備我的,愛聽不聽,隨便啦」,上述心態,普遍存在於一般講者。套一句我出版界友人顏少鵬今天在臉書上的一段話:「當你想出版『自己真正想出版的書』,你就不在乎讀者了,那為何讀者要在乎你?」

        事先掌握聽眾的起點行為,絕對沒錯。但我們要想清楚,活動前怎麼做,最不擾民。

打造使聽眾具有榮譽感的舞台
        第一我們要想,為什麼我們需要早一步認識聽眾,如果你不花時間認識聽眾,試問你怎麼知道要端出什麼菜?如果聽眾對TED知之甚詳,那你可能要講得更深入,可以把歷屆Hans Rosling或Sir Ken Robinson的經典演說來個超級比一比,好好深究他們每次演繹方式有何異同?甚至你可以拋出題目,讓聽眾事先投稿九分鐘或十八分鐘的內容,現場還可以抽籤來一段即席演講,但把上述這件事做好不容易,你得讓聽眾認為你不是請他上台耍猴戲出洋相等練靶的,你若打造一個讓人有榮譽感的舞台,人人就會爭相上台。

循序漸進拋出提問
        如果他們對TED還不是很熟,分不清楚TED或TEDx的差別,你可能要交代一下TED的緣起跟這三個字分別是哪三個英文單字的頭一個字母(不要以為這很簡單,不信你下次用白紙黑字請聽眾書寫HBO三個字分別代表哪三個字,趁他們回過神或準備相互偷看時回收問卷,統計一下答對率),然後挑幾段三分鐘的演說讓他們用輕鬆一點的方式慢慢認識TED,別急著一下塞太多大師級的金樽玉露,因為他們喝了就吐,這是暴殄天物。
        我的經驗告訴我,不要一下都拋出問答題,這很擾民。或許可以嘗試:七成選擇題搭三成問答題。而選擇題可以嘗試先問幾題二選一,然後三選一,然後四選一(慢慢調整難度),最後再放幾題問答題。切記,每個題目的提問都要有其目的,每個題目都是牽動一個觀念,然後整場演講或課堂,講者要漸次釐清這些觀念。

把握報到或開場時間,掌握聽眾基本輪廓
        有人問過我,因為技術等關係,確實無法在開講前事先完成這些統計,那請教如果正式演講是六點,我們五點請聽眾開始報到,報到的時候可不可以發問卷?工作人員可否在五點四十五彙整聽眾答案給講者,讓講者迅速翻閱,掌握聽眾基本輪廓?

        有人還會說,他的聽眾都集中在五點五十到六點抵達,那怎麼辦?只為成功尋方法,不為失敗找理由,當然還是有辦法!開頭三分鐘,挑幾題連續問聽眾,評估答對率,然後據此調整接下來的演講內容深淺。

        身為講者,要及早掌握聽眾有沒有跟上,不能敝帚自珍,把自己的冰箱陳年菜一股腦地端出,早一步洞悉聽眾,即時秀出手路菜,讓人回味再三,視為經典,這是講者最重要的課題。


想分享這篇訊息?請在下方幫我們按讚和分享!
如您有相關邀約及課程資訊想洽詢的可以點連絡我們即有專人為您解答課程相關資訊。